春季是養生的季節,中醫認為,春季適時適量服用一些中藥,可以調節機體,預防疾病。古人還有立春服“蔓青汁”的習俗,所以藥物養生是不可忽視的。拋開秋冬進補時的大魚大肉,春季來了不妨試試藥補,既可滋補,又可防病。
藥膳為先
俗語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所以春季不防自制一些養生藥膳。藥膳一般宜采用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藥物,配合相應的食物來調制,在選用藥物時應避免大辛大熱之品而過于生散,也要避免寒涼太過。春季養生藥膳常用的藥物有:首烏、白芍、枸杞、川芎、人參、黃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雞肉(蛋)、鵪鶉、羊肉、豬肉、動物肝、筍、木耳、黃花菜、香菇、鯽魚等。常用的養生藥膳有:鵪鶉肉片、姜蔥鯇魚、首烏肝片、拌茄泥等。
藥補增益
春天陽氣升發,正是推陳出新的時期;溫暖多風,正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傳播之時,故外感熱病較多。藥補,是針對人體已明顯出現氣、血、陰、陽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補已不能糾正其虧損時,則應在中醫指導下,施以甘平的補藥,以平調陰陽,祛病健身。春季可吃點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補藥,以防止外感熱病的發生。
對于體虛乏力,少氣懶言,不耐勞累,經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內臟下垂等,可酌情選用中成藥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香砂養胃丸、玉屏風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