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寧堂二舍診所

趙之東在北京接受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表彰

趙家三代在為患者診治

保寧堂二舍多年來獲殊榮無數

趙介山悉心傳授趙少山醫技
在百載商埠汕頭的商業發展歷程中,誕生了許多“老字號”。當時小公園一帶商業繁榮,一大批名頭響當當的商鋪應運而生,盛極一時。然而,不少老字號歷經世事變遷,或商號更迭,或陷入低谷,有的已經消亡。經過歲月沉淀而最終很好地傳承下來的“老字號”,普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也形成良好的聲譽。在這些聞名遐邇的老字號中,就有始創于民國初年(1918年)的老字號“保寧堂二舍”。
近日,汕頭市保寧堂二舍藥行第三代傳人趙之東執業中醫師帶著記者,來到位于老市區安平路147號的“保寧堂”藥行創始地實地參觀。記者看到,這座四層高的騎樓經過百年歲月的侵蝕,已失去昔日的風采,墻體斑駁,隨處可見脫落的墻灰;只有騎樓外窗欞處那精雕細琢的歐式花卉圖案浮雕顯得考究而典雅,讓人隱約窺見當年的繁華。
記者又來到位于海乾內街5號的保寧堂二舍診所,趙之東介紹,診所店面是他祖父上世紀50年代初由政府分配的。盡管如今趙家已在新區重新添置了地方作為藥行,但這個診所還是一直保留著,就是為了方便小公園一帶的街坊以及潮陽、潮南、濠江一帶的群眾看病。在診所左側,“孤寡老人及孤兒可憑證免費治療”的溫馨提示特別顯眼,趙之東說,這是他們對“懸壺濟世,樂施好善”祖訓的具體實施。
保寧堂中藥秘方聲譽極盛
據趙之東介紹,保寧堂藥行由其祖父趙介山創立,趙介山是汕頭潮陽縣水門城人(現汕頭市潮陽區棉城萬福橋渡口),1918年趙介山全家遷移至汕頭埠謀生,在汕頭安平路147號創辦鋪號為“保寧堂”的藥行,售賣中草藥及涼茶。
趙介山自幼鐘情歧黃之道,在家鄉時有幸得到前輩的指點,熟知各類中草藥功效,悉心研習各類中草藥偏方,醫技大為提高。1950年,趙介山成為汕頭市中醫師協會第一批核準確認的中醫師。其后一直從事中醫門診,并輔以經營藥材。趙介山秉承“懸壺濟世、樂施好善”的祖訓,謹記誠實經營、醫德高尚、童叟無欺的醫者之道,憑前輩積累的民間偏方以及自已的心得,特別擅長婦兒中醫內科與跌打傷科,并獨創祖傳民間秘方,其精湛的醫技以及良好的醫德,深得貧苦百姓的好評。趙之東告訴記者,至今祖父獨創的這些珍貴的秘方以及數本醫書還珍藏在趙家,成為“傳家寶”。
趙之東回憶,保寧堂藥行在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末,與老市區小公園一帶的“壽生”、“圓生”中藥材鋪齊名,以前住在老市區的80多歲以上的老人,即便到現在,只要一談起保寧堂醫生,大多會記得,足可見保寧堂老字號的名氣家喻戶曉。
1950年,國家實行公私合營,保寧堂藥行被并入汕頭市中藥材總店,“股本作價為8592.2元,以參股的形式享受股東權利,至今仍保留有股權證明、分紅賬本的實物!壁w之東告訴記者,藥行原址樓下被收歸國有,產權歸屬國營藥店所有,經營至今,三四樓產權則為趙氏家族所有。其間,趙介山先生被編入市安平人民醫院任職中醫師,至此保寧堂藥行宣告歇業。1950年后,趙介山在海乾內街5號再添置了住所并在家中接診謀生。
聲譽再起問診者應接不暇
上世紀50年代,趙介山先生將家傳偏方以及自已多年問診的經驗,結合醫案進行整理,結集成冊,親創了獨特的祖傳秘方。60年代末期,因年事漸高,趙介山將祖業及其獨創的秘方、醫書等傳授給其二子趙少山中醫師。
趙之東介紹,保寧堂第二代傳人,也即他的父親趙少山人稱“二舍”,自幼隨父門診,有空就在店鋪里,幫病人取中藥、青草藥,熟悉每味中草藥的特性與功效,對家藏的醫學書籍愛不釋手,自學了各類中醫知識。他常年跟隨父親門診與出診,在父輩的指點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醫技得以提高。在此期間,由于歷史原因,保寧堂藥行沒法恢復經營,趙少山空有一技之長,卻無用武之地。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趙少山開始在海乾內街5號的家中接診,幫助朋友或親戚看病,并逐步經營起少量的青草、中藥材,開始保寧堂字號的運作與經營,在小公園一帶的居民中聲譽再起,問診者應接不暇。
以醫養藥將老字號發揚光大
時間來到了1983年,因為汕頭埠少數解放前的行鋪(如戲布袋涼茶、時珍藥行等)開始恢復字號,注冊經營,趙少山審時度勢,將祖業授予其子趙之東執業中醫師。第三代傳人趙之東執業中醫師繼承祖傳秘方,并將其發揚光大!袄系晷麻_張”,1984年,趙之東在汕頭海乾內街5號正式以“保寧堂二舍”藥行注冊登記工商執照,恢復老字號的經營。
為什么注冊為“保寧堂二舍”?趙之東笑著告訴記者,這其中還有一段插曲呢。因辦理注冊時發現“保寧”字號已被搶注,趙之東想,祖父和父親均是排行第二,潮汕舊時稱少爺為“阿舍”,因而他決定在保寧堂后面加上“二舍”二字,最終才注冊成功。
趙之東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學院,1986年,他成立保寧堂二舍趙之東中醫內科診所,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的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專攻婦兒內科,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小兒常見病,形成自己獨特的醫術,廣受信賴。趙之東說,能夠將“懸壺濟世,樂施好善”的祖訓加以發揚,是莫大的幸運。趙之東于2015年被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授予“中華老字號傳承優秀掌門人”稱號。
在經營中,趙之東秉承“以醫養藥”的祖訓,銷售傳統中醫藥材、成藥以及各種涼茶湯劑,以其貨真價實、簡便快捷、功效明顯的經營方式,使產品再次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與喜愛,在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將老字號保寧堂二舍藥行發揚光大。
“舊瓶裝新藥”在傳承中創新
趙之東的兒子趙廣博是保寧堂的第四代傳人,這位80后帥哥畢業于濟南協和醫院臨床專業、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為將祖輩開創的老字號傳承發展下去,他放棄在醫院工作的機會,協助父親挑起傳承創新保寧堂的擔子。
作為老字號的藥行,面對市場的變化,趙家父子根據產品及經營策略的需要,于1986年注冊“保寧堂二舍”商標,1989年再次取得國際分類第五類、第30、32類“保寧堂二舍”和“保兒二舍”商標,以老字號品牌為主打產品,拓展市場,努力開發粵東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已形成以粵東五市為基礎的銷售網絡。
由于競爭日益激烈,趙之東于1994年成立了“汕頭市保寧堂二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并利用祖傳秘方及各類偏方,結合消費者新的需求,特別針對涼茶這個傳統而新興的市場,開拓了“保寧堂二舍”品牌的涼茶等各種沖劑系列產品,逐步形成了以遵古遺傳秘方泡制的“保寧二舍”開胃涼茶、“保兒二舍”清解涼茶兩大拳頭產品,此外還有康兒牛奶涼茶、魚腥草涼茶及保寧清燥涼茶、羅漢果涼茶等。
近年來,保寧堂產品獲殊榮無數:涼茶沖劑在2007年獲得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的涼茶秘方及專用術語企業稱號;“保寧堂二舍”品牌于2008年獲得了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頒發的“改革開放30年涼茶產業最具影響力品牌”;2010年、2011年產品分別榮獲“廣東嶺南特色食品”的稱號;2013年被廣東老字號工作委員會評定為首批“廣東老字號”;近日,由廣東老字號推選,保兒二舍清解涼茶作為我市唯一一家單位參加全國(第三屆)中華老字號時尚創意大賽,經資格審查,網絡投票,專家們嚴格答辯,獲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百年功勛”企業稱號和2016年度“中華老字號優秀創新作品”稱號;近期,保兒二舍清解涼茶被評為“廣東手信”。
仁心仁術搶救無數患者
“醫者父母心”。作為醫生,趙之東秉承“懸壺濟世,佛心仙手”的祖訓,盡心盡力搶救了無數患者。就在半年前,一名二、三歲的高熱小兒求診時突發驚厥,痰堵在他的嘴里阻塞了氣管,情況十分危急,發現情況后,正在為其他病人把脈的趙醫師顧不上穿鞋,奔到小孩跟前,二話不說,口對口為小孩吸出了痰,使小孩轉危為安。
2006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在一次由廣州開往汕頭的列車上,趙之東聽廣播在尋找醫生,他當即找到了求救者,原來是一名60多歲的婦女突發腦溢血已經昏迷,怎么辦?趙醫生與乘務人員協商后,利用列車在惠州站停站十分鐘的時間,趙醫生與病人的丈夫一人一頭抬著老婦跑下列車,跑過了好幾段鐵路線,將患者送到了最近的醫院,婦人的丈夫感激不盡,拿出一疊錢要塞給趙醫生,并要問趙醫生的姓名,趙醫生只告訴他,“我姓趙,是醫生”,然后離開了醫院。當時已是半夜一點多,這時趙醫生才發現,由于只顧搶救病人,他將行李托付給列車員,此時已身無分文。他只得脫下外衣,在深夜的街頭揮舞著尋找幫助回汕頭,此時一輛大巴客車停了下來,當司機聽完趙醫生的講述后深受感動,免費將趙醫生載到了汕頭。
趙醫師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各種慈善公益活動,近20年來,每逢中秋、春節,趙醫師都會購來大米、食用油,對所在轄區居委的200多戶低保戶及五保戶、特困戶,每戶贈送大米、食用油及涼茶一份;每個月,他都會定期托人給市區4戶困難群眾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物資,這些困難群眾,都與趙之東素昧平生。
后繼有人 “老字號”再發光
老字號是什么?是幾代人關于一座城市共同的記憶和情感,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散發著濃郁歷史氣息的名字。
保寧堂藥行老字號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后,許多信物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能夠留下的,是老一輩艱苦創業、誠信濟世的精神,是仁義為懷的中華文化、懸壺濟世的醫者情懷、善行天下的慈善精神。值得慶幸的是,這家民國初年創立的老字號國醫館,后繼有人,如今在第三、第四代傳人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傳承創新,重現當年盛景,并更加發揚光大。而“懸壺濟世、樂施好善”的祖訓,讓老字號的金字招牌依然熠熠生輝,歷久彌新。
(摘自2016年12月24日《汕頭日報》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