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汕頭市藥業商會 >> 藥品知識 |
 |
|
藥監局:警惕“異維A酸”嚴重皮膚損害及其他風險 |
|
發布時間:2010-08-12 來源:汕頭市藥業商會 打印本頁
[ 返回 ]
|
|
|
中新網8月11日電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第31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并表示,異維A酸可導致罕見且嚴重的皮膚損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醫務人員、公眾和藥品生產企業,警惕異維A酸的嚴重皮膚損害及其他使用風險。 近期,國外藥品管理部門發布了有關使用異維A酸口服制劑引起嚴重皮膚損害的安全性信息。羅氏公司在其全球藥品安全數據庫中發現了66例使用異維A酸后出現嚴重皮膚損害的病例報告,包括多形性紅斑、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歐洲藥品管理局也對異維A酸口服制劑的嚴重皮膚損害進行了評估,認為患者使用異維A酸與出現多形性紅斑的因果關系明確,但尚無法確定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與異維A酸的關聯性。 自2004年至2010年7月15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異維A酸口服制劑病例報告259例,其中嚴重病例4例。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及附件,如皮膚干燥、皮疹、瘙癢、脫屑、脫發、口唇干燥等,未見嚴重皮膚損害;其次為神經系統損害,包括頭暈、頭痛、感覺異常、嗜睡、失眠等;其他不良反應還包括: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過敏樣反應、肌肉痛疼、聽力異常等。 異維A酸為處方藥,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在全球已上市20余年,用于治療痤瘡及角化異常性疾病,包括口服制劑和外用制劑。 鑒于異維A酸存在嚴重皮膚損害風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特通報此安全性信息,并對異維A酸的其他使用風險進行警示,如致畸作用、嚴重精神科癥狀、對血脂的影響、良性顱內壓升高等,提醒醫生和患者詳細了解異維A酸的潛在風險,權衡用藥利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醫師詳細了解異維A酸的禁忌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相互作用等安全性信息,在使用異維A酸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疾患史(如精神障礙、高血脂癥、肝損害)、聯合用藥情況、女性妊娠情況等,與患者溝通藥品的潛在風險信息,權衡用藥利弊;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要超劑量或療程用藥,且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尤其是皮膚反應和精神狀態的變化,一旦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就診;建議藥品生產企業進一步完善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中的風險提示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有效地傳遞給醫務人員和患者,同時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通報具體如下: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31期) 警惕異維A酸的嚴重皮膚損害及其他使用風險 2010年08月11日發布 編者按: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制度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而建立的一項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對推動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藥安全起了積極的作用。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國外信息版主要介紹有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最新安全性信息,分析安全性信息發布的背景及相關技術資料,同時參考通報品種在我國臨床使用情況,評估其在我國的安全性。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國外信息版旨在讓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降低或避免嚴重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從而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本期通報的品種為異維A酸。由于發現該產品的口服劑型可導致罕見且嚴重的皮膚損害,國外藥品管理部門近期發布了相關警示信息。鑒于此風險在我國臨床應用中也同樣存在,且異維A酸的其他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為使廣大醫務人員、藥品生產企業和公眾了解該藥品的安全性問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特以“國外信息版”形式對該品種的風險進行通報。 警惕異維A酸的嚴重皮膚損害及其他使用風險
異維A酸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在全球已上市20余年,用于治療痤瘡及角化異常性疾病,包括口服制劑和外用制劑。近期,國外藥品管理當局發布了有關使用異維A酸口服制劑引起嚴重皮膚損害的安全性信息,鑒于此風險在我國臨床使用中也同樣存在,且該藥品的其他嚴重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特發布此信息通報。 一、國外發布的藥品安全性信息 1、加拿大警示異維A酸口服制劑的嚴重皮膚損害 2010年2月,加拿大衛生部網站發布了羅氏制藥公司致醫務人員的信,提醒他們注意異維A酸(商品名:ACCUTANE,口服制劑)的嚴重皮膚損害。 截至2009年11月6日,羅氏公司藥品安全數據庫中共收到66例來自全球的關于成人和兒童使用異維A酸后出現嚴重皮膚損害的病例報告,包括多形性紅斑、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其中兩例死亡。雖然大多數病例還存在其他可能引起皮膚反應的危險因素,但不能排除異維A酸和這些嚴重皮膚反應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羅氏公司針對此安全性問題對異維A酸產品說明書做出了修訂。 羅氏公司稱,在過去25年,全球使用ACCUTANE的患者大約為160萬,出現嚴重皮膚反應的不良事件報告非常罕見。 2、歐洲藥品管理局對異維A酸的皮膚損害進行評估 鑒于羅氏公司發現的安全性問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于2010年3月對異維A酸的嚴重皮膚損害風險進行了評估。在對其上市后藥品不良反應自發報告系統以及文獻報道進行審查后,EMA在全球范圍內發現了44例多形性紅斑、15例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和5例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病例。 其中,多形性紅斑是這些嚴重皮膚反應中最常見的報告病例。超過半數的病例(26例)不具備導致這一皮膚反應的其他原因,其中7例明確顯示患者在停止服用異維A酸后不良反應消失,另外4例顯示患者在重新接受異維A酸治療后多形性紅斑又再次出現。EMA認為,這些病例已經為證明異維A酸與多形性紅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提供了充足的證據。在評估了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病例后,EMA稱,由于病例報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極為有限,以及患者都還存其他可能導致皮膚反應的危險因素,因此尚無法確定異維A酸與這些嚴重皮膚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根據對已有病例的評價結果,EMA建議在含異維A酸的口服制劑的說明書中增加“多形性紅斑”這一不良反應,并建議患者在出現嚴重皮膚損害時停止用藥并就診。對于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EMA認為將其納入產品信息的證據還不足,但作為常規不良反應監測的重點內容,EMA將對企業提交的定期安全性報告進行評估。 二、異維A酸口服制劑的其他安全性問題及注意事項 1、致畸作用 已知異維A酸對人類有嚴重的致畸作用,包括顱面部畸形、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心血管系統畸形等。已經懷孕、準備懷孕及哺乳期婦女禁用該藥品。育齡婦女在使用異維A酸前應作妊娠試驗,在確保未懷孕的情況下才可開始服藥。服藥期間及停藥后3個月內,育齡婦女及其配偶應采取嚴格的避孕措施(國外建議采取兩種措施避孕),確保無妊娠。 2、對精神系統的影響 異維A酸可能引起精神系統紊亂。患者可出現情緒不穩定、精神異常癥狀,并可能出現攻擊行為、抑郁、自殺觀念、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等罕見不良反應。因此,醫生在處方異維A酸前,應詢問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礙史,向患者說明可能造成的嚴重精神疾患及后果,并評估患者用藥后的精神狀況。 3、對血脂的影響 異維A酸對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產生影響,包括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升高,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在國外臨床試驗中,接受ACCUTANE的患者約25%被報告出現甘油三酯明顯升高。存在發生高脂血癥易感因素,如糖尿病、肥胖、酗酒、吸煙、家族性高脂血癥的患者應權衡異維A酸的用藥利弊,長期服用異維A酸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脂水平。 4、良性顱內壓升高 使用異維A酸與良性顱內壓(又稱假腦瘤)升高有關,并用四環素類抗感染藥可能增加此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視覺障礙等癥狀時,應立即就診進行排查。為了防止假腦瘤的發,應避免同時使用四環素類藥品。 5、其他不良反應 異維A酸的其他不良反應包括:口唇及皮膚干燥、唇炎、脫屑、皮疹、瘙癢、皮膚脆性增加、過敏反應、聽力及視力損害、骨質疏松、肝酶升、炎性腸道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患者應按照說明書或醫囑規定的用法用量給藥,仔細閱讀說明書,出現不良反應應咨詢醫生,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三、異維A酸口服制劑的國內不良反應監測情況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15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異維A酸口服制劑報告259例,不良反應表現共計342例次。 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皮膚及附件,占60.8%,如皮膚干燥、皮疹、瘙癢、脫屑、脫發、口唇干燥等,未見嚴重皮膚損害;其次為神經系統損害,包括頭暈、頭痛、感覺異常、嗜睡、失眠等;其他不良反應還包括: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過敏樣反應、肌肉痛疼、聽力異常等。嚴重病例4例,其中3例表現為肝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10倍),另1例因精神科事件死亡。 四、建議 異維A酸是治療痤瘡的有效藥品,但其可能帶來的嚴重不良反應不容忽視。建議醫師詳細了解異維A酸的禁忌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相互作用等安全性信息,在處方異維A酸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疾患史(如精神障礙、高血脂癥、肝損害)、聯合用藥情況、女性妊娠情況等,與患者溝通藥品的潛在風險信息,權衡用藥利弊。 異維A酸為處方藥,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要超劑量或療程用藥。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尤其是皮膚反應和精神狀態的變化,一旦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就診。 建議藥品生產企業進一步完善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中的風險提示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有效地傳遞給醫務人員和患者。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稿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賀昕實習編輯:汪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