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脂肪肝。炒山楂2,炒蒼術(shù)1的比例直接泡開水當(dāng)茶飲,每日二次,連續(xù)服用。本方有很好消脂減肥健脾作用。
二、治小兒百日咳。馬齒莧300g,水煎2 次,濃縮成150ml,每日2次,分5日服完。這是一張民間驗方,馬齒莧有抗菌,退炎,解毒作用適于炎性咳嗽,百日嗽;治療效果優(yōu)于西藥,且副作用少。
三、治小兒腹瀉。車前子30g包煎,加少量白糖,每日1劑,頻頻服下,2天治愈,車前子味甘淡,給小兒服用較易接受。
四、治療單純性肥胖癥。車前草,荷葉等量,切碎當(dāng)茶,每天1次服完,30天為1療程。停藥2周后再行第2療程。
五、治療胃下垂。升麻、熾殼各15g,水煎每日2次分服,并據(jù)辯證加味,3個月為1療程。
六、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用升麻10黃芪30當(dāng)歸10柴胡10,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劑,療效甚佳。
七、治療牙周病。升麻,骨碎補,石膏各等量,研末和勻,水煎。口中含潄,每日3次。一般3天見效,1周明顯效果,能使牙周袋縮小,變窄,變緊。疼痛減輕,牙齒有力。
上三方均主用升麻,升麻有升舉,鎮(zhèn)痛,抗炎,解熱重要作用,所以三方中為君藥,療效可靠。
八、 治療細(xì)菌性痢疾。用烏梅18g,壓碎,香附12g,加水150ml,文火煎熬,使?jié)饪s至50ml時過濾,早晚分2次服。
九、治療過敏性痢疾。烏梅10五味子10防風(fēng)10甘草5,名“過敏煎”,可用于多種過敏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
烏梅對多種過敏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敏和緩解平滑肌痙攣作用,是一味副作用少的抗敏中藥。
十、胃寒吐酸癥。海螵蛸粉與沉香粉,按6:1配制成散,每日3次,每次1g調(diào)服。對寒胃疼痛,嘔吐酸水,療效好,能較快制酸,止痛。
十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海螵蛸,生大黃等量各研細(xì)末,二藥拌勻裝入膠囊,每次服4-6粒,(每粒含生藥0.5g),每4-6小時服1次,涼開水送服。有嘔血者應(yīng)禁食1-3天。止血時間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平均26小時,止血療效優(yōu)于西藥。
十二、治療心煩不寐。浮小麥30、大棗10、枚甘草9g。心中煩燥,心神不安及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均可用此方,加減治療。
十三、治療尿崩癥。用甘草粉5g,每天4次,開水沖服。
十四、治療低血壓癥。甘草,五味各12g,茯苓15g,每日1劑,分2次煎服,服10劑后血壓逐步恢復(fù)正常。
十五、治療室性早博。生甘草30g,炙甘草30g,澤瀉30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
上四方均以甘草為主藥。甘草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抗利尿,解痙等作用,是中醫(yī)用于補脾益氣,解毒止咳,益心緩急的常用中藥。但味過于甘,對于中滿,浮腫,血壓高,低血鉀不可使用。 (時珍藥行 孫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