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煎中藥較費事,一般發生咳嗽都會選擇中成藥治療,能選準藥對治咳嗽非常關鍵,“諸病易治,咳嗽難醫”。所以選藥時一定要知道自身是什么癥狀的咳嗽,才能對癥下藥。
咳嗽四時均可發生,以春秋為多。風寒暑濕燥火均能致咳,《內經》曰:“五臟六腑皆可令人咳,非獨肺也”。臟腑功能失調都可致咳。咳嗽首先應分清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是臟腑功能失調引起。不論外感、內傷均系肺(包括呼吸系統)受病,肺氣上逆所致。“咳證雖多,無非肺也”。咳嗽雖為小疾,若不及時,用藥欠當,往往纏綿不去,痛苦之狀,實難言表;發展下去,可為喘證,可為肺炎,變證百生,切勿忽視。
治外感咳嗽以宣肺袪邪為主,因氣候突變,冷熱無常,外邪內侵,首先犯肺,導致肺氣壅遏,清肅無常而致咳嗽。治外感咳嗽要分清風寒、風熱,然后用宣肺袪邪止咳法治療,使邪有出路,肺氣順暢,痰出咳止。外感咳嗽初起勿用鎮咳、收斂、潤肺等方法,也不能濫用抗生素,這樣止咳,雖一時證輕,但終不愈,使邪無出路變生他證,咳嗽更難治。
一、治風寒咳嗽的中成藥 通宣理肺丸(片):散風解表,宣肺止咳;參蘇理肺丸(片):益氣解表,理氣化痰,適于氣虛的風寒咳嗽;復方半夏片:散寒降氣,化痰止咳,適合痰較多的;風寒咳嗽顆粒(片):祛痰散風,止咳理氣。
二、治風熱咳嗽的中成藥 桑菊感冒片:疏風散熱,宣肺止咳,適應風熱外感咳嗽輕癥;銀翹解毒丸(片):清熱解表,散風止咳,適應風熱外感咳嗽中度證狀;羚羊清肺片(丸):外感風熱,咳嗽痰黃,咽痛鼻衄,宣肺止咳,適應風熱較重的癥狀;傷風止咳糖漿:解表散熱,清肺止咳,小兒服用較方便。
三、寒熱不明顯及里熱外寒的咳嗽 麻杏石甘止咳片:適應里有熱,外有風寒的咳嗽及喘;止咳片:潤肺祛痰,止咳定喘,以咳嗽為主,寒熱不明顯的可選用;氣管炎片:清肺化痰,止咳降氣,適合慢性咳嗽及外感后期咳嗽;桔紅丸:止咳降痰,化濕清肺;杏仁止咳糖漿:化痰止咳,潤肺定喘。
四、介紹止咳名方《止嗽散》。清代名醫程鐘齡的《止咳散》由炒桔梗2、荊芥2、炙紫菀2、蒸百部2、炙白前2、炙甘草0.8、陳皮1的比例組成,七味研細末,每次用9克,開水沖服,日三次。本方溫潤平和,不寒不熱,既能宣肺祛痰,又不發散過當,是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平劑,對外感引起的咳嗽,不論新久,都可加減使用。如外感風寒,頭痛鼻塞、發熱惡寒可加蘇葉,防風;如暑熱傷肺或里熱口渴,心煩尿赤,可加梔子、黃芩、花粉;如胃腸有濕熱,舌苔厚,痰多,可加郁金、茯苓、車前子等。服時忌生冷、海鮮,陰虛勞嗽不宜。(待續)
時珍藥行 孫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