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內傷咳嗽以健脾化痰為要。內傷咳嗽有肺臟虛弱本臟病變而致者,多由外感咳嗽失治、誤治轉化而來;亦有肝經氣火上逆;脾經濕熱生痰引發,腎臟虧損,氣沖于上,或虛火上炎,腎不納氣等等。內傷咳嗽一證,病位雖在肺,但均屬氣機失調,而脾胃屬中焦,乃一身氣機升降之樞,況脾胃失調乃生痰之源,健脾即能化痰,和胃即能順氣,所以治內傷咳嗽以健脾化痰為關鍵。
一、脾虛痰濕咳嗽,痰多易出,胸悶,食少嘔惡,舌苔白膩者,輕則用二陳湯、溫膽湯;氣虛者用陳夏六君丸、香砂六君丸、化痰丸等。補中去濕,化痰降氣其咳自止。
二、肝火咳嗽,肝經郁火,半夜嗆咳,咳則面赤喉癢,咳聲粗重,連連不斷,甚則嘔逆,用蛤黛散加減,瀉肝止咳;肝郁咳嗽,用逍遙散加減治療;邪在肝膽,寒熱往來,咳逆不止,兩脅不舒者用小柴胡湯加減治之。
三、腎虛咳嗽,由于陰虧虛火上炎的,痰中帶血,內熱咽干,脈細數者,用百合固金丸;由于腎陽虛水泛為痰的,痰有咸味,形寒氣短,脈沉者用金匱腎氣丸。
四、肺燥咳嗽,聲嘶口干,咳聲粗,痰難出,用沙參麥冬飲加減;肺火較重用清金丸,瀉肺火,止咳嗽。
五、心經咳逆,用桂枝湯,生脈散加減,強心,復脈,降氣止咳。
老年人咳嗽中有痰多稀薄色白,兼挾大量泡沫,每于秋季發作,入冬嚴寒更嚴重,至春夏又逐漸平復。發時咳且氣喘,咯痰爽利則覺輕快,中醫認為是“痰飲咳嗽”。輕者是脾陽虛弱,重則腎陽亦虛,是陽氣不足,水濕不化,凝聚成飲,上漬與肺,則為咳喘(西醫則認為慢支炎),與一般咳嗽根本不同。治法宜溫藥和之,切不可用退炎方法。輕則治脾,用苓桂術甘湯(丸);重則治腎,用金匱腎氣丸;咳多和咳喘繁劇時,可以祛痰為主,苓桂五味姜辛湯,三子養親湯等,痰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陽虛,故不易根治,必須平時調理,急時治標,緩則治本,服藥之外,注意保暖,加強鍛煉,飲食應以溫為主,少食涼性果蔬。
有一些人常飲酒吃辣,又常熬夜,咳嗽咯吐臟臭濃液,伴有明顯胸痛或身熱,脈滑數,是肺癰初期,切勿以咳嗽論治,治以千金葦莖湯加減,清熱化濁,瀉肺排毒。不可用溫熱之藥,更不可服用補品,飲食要清淡,戒海鮮及辛熱。可每日用薏苡仁50—100g煮成粥當主食服用,對肺癰大有補益。
時珍藥行 孫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