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留體內不僅易損害呼吸系統,還可能惡化為“無形之痰”,進而誘發高血壓、腦梗塞等疾病。因此,有痰一定要及時排。
平時應進行排痰訓練:
①深呼吸: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吸與呼的時間之比為1:3,每次練習5分鐘,每日3次。可增強氣管上皮的纖毛運動,有助于將痰液排出。
②吹氣動作:深吸1口氣,然后猛地1口氣,更用力地吹1口氣。每日反復練習1-2分鐘,可增強呼吸道的排痰能力。
③當咳嗽時,可坐在椅子上,雙腳著地,身體稍前傾,兩肩稍向內彎,頭稍向下,雙手環抱1個枕頭放于前胸部。
痰的形態及顏色揭示了不同病因,因此應該采取不同的排痰方法。
寒痰顏色多呈白色,比較清稀,有時痰中帶有泡沫,伴有怕冷、喜熱飲等癥狀。這是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所致。幫助排痰宜采用溫肺化痰、散寒逐飲的方法。
1. 用干姜6克、杏仁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15分鐘,分2次當日飲完藥汁,連飲3天。干姜可燥濕消痰、溫肺化飲,杏仁擅化痰止咳,可有效祛除寒痰,減少痰量并消除痰中泡沫。
2. 用吹風機吹頸部(頸部下方、胸骨上沿中央有窩處,為天突穴)1-2分鐘,利用吹風機的熱療作用(離皮膚約10厘米),可有效祛除寒邪,減少寒痰并促進排出。
熱痰一般顏色發黃,質地比較粘稠,偶爾帶有血絲。多為熱邪侵肺或體質偏熱,使津液燒灼而成黃黏痰。伴有怕熱喜涼、口渴、小便黃赤、便秘、口臭等表現。排熱痰宜清熱化痰、行氣逐飲。
1. 取羅漢果2個去殼搗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0分鐘,早晚飲用。羅漢果中所含的D-甘露醇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一般連飲5天可使痰色由黃轉白并逐漸減少,利于咳出。
2. 將菜菔子(蘿卜子)200克,炒香后裝入枕芯中,每晚枕于頭下,日久可化熱痰。菜菔子可消食除漲、降氣化痰,炒后有利于藥性的發散,通過透皮及呼吸,使得藥性藥味進入體內。此枕頭有效期一般為4-6周。需換藥。
濕痰為白色稀水樣,痰量較多,易咳出,多見于體形較胖及常飲酒者。這是體內濕邪、祛痰濁。
1. 取陳皮30克,研成粉末,每日6克,空腹用200毫升的溫開水沖服。陳皮所含的D-檸檬烯等多種揮發油,可擴展支氣管,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咳出。
2. 每天按豐隆穴5分鐘,這是重要的化痰穴位,對祛除濕痰效果好。
燥痰為痰少色白,痰中有米粒狀,澀而難出。這是氣候干燥、燥邪侵肺或肺陰虧虛所致。排燥痰宜養陰潤燥,清肺化痰。
1. 取麥冬3克,北沙參6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頻頻飲用。麥冬可潤肺清心,北沙參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效,經常飲用可養肺陰、袪燥痰。
2. 將百合20克浸泡30分鐘后,加水800-1000毫升,煎煮15分鐘。將百合水倒入小口杯中,趁熱用口鼻吸熱氣,吸5分鐘后將百合水喝下,每日1次。百合具有潤肺除燥的功效,可使痰液變稀利于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