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
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乏乏力、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性功能減退等。
氣虛者需補氣,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血虛】
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
進補宜采納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陰虛】
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
陰虛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黃、五心煩熱、腰酸背痛、夢遺滑精等。
進補宜采納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陽虛】
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進展,陽虛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等。
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藥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